嶺南大學校長秦泗釗教授率團參加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的嶺南成果與啟示
一、人工智能時代教師角色與學科重構的大學核心觀點
在「人工智能與未來教師」平行論壇中,秦泗釗教授指出,數字教師職業不會消失,教育解析但高等教育需重新評估學科設置與技能培養方向。成果他提出以下關鍵方向:
1. 學科動態調整:部分依賴重復性技能的嶺南專業(如基礎翻譯、程序設計)可能面臨規模縮減,大學而需結合高緯度思維能力的數字領域(如AI倫理、數字人文)將增加。教育解析
2. 教師角色轉型:從知識傳授者轉向“AI協同導師”,成果重點培養批判性思維、嶺南價值判斷及人機協作能力。大學秦校長以嶺大自主研發的數字AI備課系統為例,展示技術如何提升90%的教育解析備課效率,使教師更聚焦于教學設計創新[^用戶消息]。成果
二、嶺大數字化教育實踐的國際經驗分享
秦泗釗教授在多個論壇中系統介紹了嶺南大學的AI教育創新模式:
1. 課程體系革新:自2024/25學年起,將生成式人工智能列為一年級核心必修課,覆蓋文、商、社科等多學院交叉培養。
2. 技術應用生態:2023年8月率先向全校開放ChatGPT,2024年整合DeepSeek工具,構建涵蓋教學、科研、管理的AI應用矩陣。
3. 跨學科平臺建設:通過「IDEAL Gen.AI Platform」項目開發2000+學習活動,聯合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推動教育技術標準化。
三、文理融合教育的深化拓展
在華中師范大學「博雅大講堂」及湖北實驗中學「紅石講堂」的活動中,秦校長強調:
1. 全人教育理念:通過小班教學、寄宿制培養,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跨學科能力,延續“作育英才,服務社會”的校訓。
2. 數字化賦能人文:以數據科學學院為樞紐,推動AI與人文社科的深度融合,例如動畫與數字藝術課程引入AI生成技術,數字人文項目探索古籍智能化分析。
四、產學研協同發展的戰略合作
代表團訪問長飛光纖等企業時,秦校長提出:
1. 人才供需對接:根據《工作技能報告》對GenAI人才的需求趨勢,優化專業設置,強化工業界急需的AIoT、GeoAI等領域培養。
2. 技術倫理共建:倡導建立“中國文化的AI價值體系”,在科研合作中嵌入倫理審查機制,避免技術邊緣化弱勢群體。
五、國際教育合作的里程碑意義
在AIREA人工智能與教育論壇上,秦校長與多國專家達成共識:
1. 標準化推進:支持ISO/IEC JTC1教育信息技術分委員會的AI教育框架制定,分享嶺大在AI課程認證體系中的經驗[^用戶消息]。
2. 全球資源共享:計劃將「數字大學亞洲會議2025」打造為跨區域對話平臺,推動亞洲高等教育包容性發展。
數據支撐與影響分析
- 技術普及成效:根據Coursera報告,掌握GenAI技能的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37%,印證了嶺大必修課設置的前瞻性。
- 社會反饋:2025年嶺大非本地生申請量同比增加42%,反映其數字化與文理融合模式的市場認可度。
秦泗釗教授此行不僅展現了嶺南大學在智能教育領域的領先實踐,更為全球高等教育轉型提供了“人文引領技術”的中國方案。其核心啟示在于: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對抗AI,而是培養駕馭AI的“完整的人”。
歡迎訪問啟德教育中國香港求學頻道 歡迎咨詢啟德教育留學顧問
免費獲取留學規劃方案,您可以通過以下4種方式聯絡我們:
1、歡迎致電啟德教育客戶服務中心400-1010-123;
2、歡迎 點擊這里進行網絡咨詢;
3、添加啟德官網微信,可立即咨詢;
4、填寫表單,我們會在1-3天內為您提供專業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