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知識海南三亞一個公園里,談蛇家長帶著孩子野餐。色變接觸大自然難免會遇到野生動物,更應丨周應向公眾科普更多關于蛇咬傷的科普防治知識。孫清/視覺中國/圖
焦點
【三亞游客被不明生物咬傷身亡】
2025年6月2日,防治一名游客在海南省三亞被不明生物咬傷后不幸去世。知識
6月6日凌晨,談蛇三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調查進展,色變公布了事件的更應丨周時間線。值得注意的是,通報指出患者最初就醫時未提及被蛇咬傷,目前正與家屬溝通尸檢,以進一步查明付某死因。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24年7月發布的《中國蛇傷救治指南》指出,中國是蛇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全域均有蛇分布,長江以南地區更多,已發現蛇類三百多種,有毒蛇超過一百種(詳見南方周末報道《每年被咬傷超25萬例,居民與毒蛇“短兵相接”》)。
健言:無論調查結果是否判定為毒蛇咬傷,旅游途中不幸遇難,令人痛惜,也讓公眾談蛇色變。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兩爬專家張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盡管蛇咬傷人事件時有發生,但作為“地球的醫生”,蛇可吃老鼠等,在保護莊稼、防鼠疫,以及入藥等方面亦有不少貢獻。“在許多民族的古老圖騰、藝術作品中也有蛇的身影。”公眾應更多了解關于蛇的科普知識,不用過度恐慌。不少自媒體科普視頻因含蛇類畫面易被限流,建議相關平臺優化審核機制,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時,支持基于科學事實的蛇傷防治科普內容傳播,掃清知識普及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