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主創新為戰略基點,軍武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我軍武器裝備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
本報訊 記者高立英、器裝程雪報道:海天之間,備建數架殲-15T戰機、設實殲-35戰機、現跨空警-600預警機,越式從航母甲板上彈射起飛,發展直上云霄……不久前,軍武海軍公布了一則振奮人心的器裝消息:三型艦載機成功完成在福建艦上的首次彈射起飛和著艦訓練。福建艦具備電磁彈射和回收能力,備建在我國航母建設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設實是現跨我軍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的生動縮影。
我軍建設“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越式聚力國防科技自主創新、發展原始創新,軍武加速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發展,加速武器裝備升級換代和智能化武器裝備發展,武器裝備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國之重器相繼加速列裝部隊。2020年,055型驅逐艦首艦南昌艦入列;2021年,長征18號艇、大連艦、海南艦入列;2022年,福建艦下水、運油-20投入練兵備戰;2025年,“東風-61”陸基洲際導彈等國之重器公開亮相……新時代新征程,我軍相繼攻克一大批高精尖技術,研制出一大批先進武器裝備,開創了武器裝備建設新局面,有力支撐戰斗力大幅躍升。
國產現役主戰裝備成體系亮相。鷹陣呼嘯,鐵流澎湃,“神兵”鎮海,利器“點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中,不少首次亮相的武器裝備讓世界矚目。據悉,此次受閱的武器裝備全部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按照作戰群隊編組,基本涵蓋了指揮控制、偵察預警、防空反導、火力打擊、綜合保障等各類型力量,體現了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的特點,集中展示了我軍體系作戰能力、新域新質戰力、戰略威懾實力,呈現了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牢牢扭住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嶄新局面。
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成為新亮點。首都長安街,新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無人僚機、艦載無人直升機集中亮相,科幻感十足;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首次展出的四足智能化無人裝備“機器狼”,不僅能實現信息共享和動態自主協同,還能用來配合戰士在復雜地形中作戰……近年來,陸上、海上、空中系列的無人智能裝備和反無人系統,以及新型無人機、電子干擾系統等網電作戰力量,紛紛運用到實戰化演兵場,成為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的新亮點。
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到系統能力的提升;從“飛機加大炮”,到“導彈加衛星”“鋼鐵加芯片”……梳理近年來我軍武器裝備建設新成就,有關專家表示,我軍武器裝備加速發展的迭代之路,呈現出以機械化為基礎、信息化為主導、智能化為方向的發展格局,體現出我軍適應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打贏未來戰爭的強大能力。(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