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眸娛 國慶檔電影市場的慘淡無需多言,動畫電影《三國的星空第一部》票房慘敗已成定局。 截止到10月9日國慶假期結束,《三國的星空第一部》票房停留在7500萬左右,單日票房增長已經低于百萬,最終票房大概率無法突破1億門檻。在票房增長無力的同時,影片口碑也出現下滑,豆瓣評分從75跌至72。 作為國內首部官宣立項的三國題材動畫電影,更有易中天編劇、光線傳媒參投,《三國的星空第一部》是國產動畫電影對歷史文化題材的一次全新且大膽的嘗試,承載著市場和無數觀眾的期待,只可惜這份期待在今年國慶檔徹底落空了。 隨著《三國的星空第一部》票房慘敗,國產動畫電影對新題材、新故事的探索實驗走向了新的困境。 不算爛片,但也不夠好看 《三國的星空第一部》絕對算不上一部爛片。 影片講述了一個很新的中國故事,以曹操為主視角,通過他與袁紹、劉協三人之間的糾葛紛爭來展現東漢末年群雄爭霸的歷史圖景,其中融入了討伐董卓、官渡之戰等經典歷史事件,用新的敘事視角來詮釋傳統故事。 過往的影視劇創作中,不乏三國題材,或講述東漢末年的群雄逐鹿,或呈現曹魏、蜀漢、東吳三大政權的鼎立,其中曹操的奸雄形象已經成為了經典,而《三國的星空》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整體故事呈現相當顛覆,給了觀眾很大的新鮮感。 另一方面,影片視覺效果非常出彩,創新水墨渲染技術、超50家博物館提供技術支持,對漢代服飾、建筑、飲食文化的還原相當考究,因而整體畫面呈現質感十足,這也是一部歷史文化題材的動畫電影最大的優勢。 盡管故事新穎、視效出色,但《三國的星空》市場反饋卻并未達到預期,或許確實有市場冷淡的原因存在,但更大的爭議其實集中在影片內容上,新穎的背面是觀眾認同度的不足。 第一波觀眾評價出爐時,《三國的星空》就被評為曹操的洗白錄,塑造一個顛覆傳統的曹操形象是影片最大的看點,但將奸雄塑造成一個忠臣是很難讓觀眾接受的,也犧牲掉了角色本身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導致影片出現了洗白曹操的論調。 客觀來說,洗白這個詞過于嚴重了,文藝作品本身不等同于真實歷史,在創作過程中對歷史進行一定程度的二創加工是很正常的,與其說是洗白,不如說是選擇性呈現,在尋求新敘事視角的過程中對歷史人物進行了加工改編,選擇性呈現了角色形象的某一面。 但不能否認,這種選擇性的呈現確實犧牲掉了人物的復雜性,尤其是對于曹操這樣一個擁有多面性格特征的歷史人物,僅僅凸顯他的性格優點,而忽略性格弱點,在很大程度上也消解了角色本身的魅力。 不過影片中曹操形象過于單薄或許要歸咎于內容體量的原因,《三國的星空》顯而易見要打造系列電影,第一部只是一個開始,因而人物塑造、故事發展可能并不完整,在電影彩蛋中借小童之口拋出了一個懸念曹操,他變了嗎,似乎就在為第二部赤壁之戰中人物性格的發展做鋪墊。 不考慮后續系列電影的開發,僅僅將《三國的星空第一部》當做一部完整的電影來看,確實很難忽視人物塑造、故事構建不夠精彩的問題,仍然沒能逃脫國產動畫電影有技術沒故事的困境,不能說是爛片但也不夠好看,自然很難帶動觀眾走進影院。 新文化難拍 在國產動畫電影市場,神話IP的商業可行性已經得到了反復驗證,因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乃至現階段,以神話IP為藍本進行改編的作品仍然是市場主流。 但神話IP改編并不是萬能范本,尤其是隨著動畫電影市場的發展,同類型神話題材改編作品不斷涌現,套路化、同質化的內容導致觀眾審美疲勞,除了少量頭部作品之外,動畫電影票房表現普遍不佳,尋求新的發展方向成為了行業共同的目標。 2023年追光動畫的《長安三萬里》為國產動畫電影打開了新的大門,以盛唐到安史之亂為背景,聚焦李白和高適的友情,展現了一幅精彩的詩人群像畫卷,從一個鮮少有影視劇涉足的視角講述中國傳統故事,在這一年的暑期檔豪取18億票房。 《長安三萬里》是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的開端,也是非少兒動畫電影脫離神話題材的一個成功的開始,動畫電影開啟了對中國歷史上的經典人物和文學作品進行改編創作的探索實驗。 比如追光動畫在今年暑期檔推出的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聊齋:蘭若寺》,區別于傳統的聊齋影視劇以妖魔志怪為主角,影片改編自中國古代文言小說《聊齋志異》,以書生蒲松齡的視角去評判各種離奇的故事,由《長安三萬里》原班人馬打造,以動畫形式重新詮釋經典文學作品。 包括追光動畫也將打造三國系列故事,目前《三國第一部:爭洛陽》已經完成立項,正在制作階段,預計將于2026年上映。 而光線傳媒的動畫電影雖然仍然以神話題材改編為主,但參投并發行的《三國的星空第一部》也是對新文化題材的一次嘗試。 距離《長安三萬里》上映不過短短兩年,新文化系列動畫電影已經陸續問世,對經典歷史人物和文學作品進行改編創作成為了國產動畫電影新的發力點,其實是在意料之中的。 一方面,新文化系列同樣具備神話系列的IP優勢,受眾范圍大、IP知名度高、影視劇改編豐富,以動畫的形式重新演繹可以說是贏在了起跑線上。 另一方面,內容價值、文化價值相對更高,以動畫形式讓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影響到更大范圍的圈層用戶,《長安三萬里》帶領觀眾領略唐詩的魅力,影片榮獲金雞獎、百花獎等多個獎項,更入圍了奧斯卡金像獎。 但具體到市場反饋上,就目前已經上映的兩部新文化題材電影來看,票房表現其實不夠出彩,《聊齋:蘭若寺》尚且拿下了243億票房,《三國的星空》連破億都難,這類動畫電影為何再難達到《長安三萬里》的高度?問題或許仍然出在劇情內容上。 事實上,國產動畫電影仍然沒能集體逃脫有技術沒故事的困境,劇本不夠扎實、劇情不夠精彩是普遍問題,但改編自歷史人物和經典文學的影視作品恰恰對劇本要求更高,如何讓故事足夠動人、發揮出題材本身的文化價值,或許要寄希望于編劇水平的提升了。 盡管在《長安三萬里》之后,新文化題材動畫電影的市場反饋不夠好,但動畫電影想要走出神話系列,尋找新故事、新敘事,總需要有人來做。

https://article.pchome.net/article/1k9/pp/2c/syycwz-1kev-ori.jpg?第代imageView2/2/w/720/q/100|https://article.pchome.net/article/1k9/pp/1y/syy87t-fge-ori.jpg?imageView2/2/w/720/q/100|https://article.pchome.net/article/1k9/pp/1y/syy88i-np6-ori.jpg?imageView2/2/w/720/q/100|https://article.pchome.net/article/1k9/pp/1y/syy88y-1j8w-ori.jpg?imageView2/2/w/720/q/100
1、經濟要聞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系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注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鏈接。如轉自經濟要聞觀察
)字樣。
3、經濟要聞觀察報道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經濟要聞觀察不對真實性背書。